发布!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招生简章
2025-02-28      阅读次数: 101


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

招生简章


一、项目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面推荐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艺术乡建”是艺术介入乡村、融入乡村,探寻另一条乡村建设的文化之路,并与产业振兴形成互补之势。全方位的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更是以“艺术”为媒介,通过艺术创作与文化创意激活乡村文化和培育相关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与经济繁荣。

通过“艺术乡建”关联的艺术创作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为乡村公共环境的艺术美化,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策划与孵化等,提供优秀的创新性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优秀的艺术人力资源支持。本项目聘请国内乡村振兴和公共艺术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并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举办《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人才培养项目。

二、国家艺术基金介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三、项目主体介绍

江苏理工学院是以工为主,理、经、管、艺、教、文、法等多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艺术设计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创建于1986年,下设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六个专业。拥有设计专硕授权点和创新设计研究院省级创新研究平台。学院建有传统壁画研究所、刘海粟研究院、常州画派研究所、华利达时尚设计产业学院、中心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学术氛围浓郁,涌现一批学术骨干,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材20余部。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300多项,有100余人次参加全国性美术、设计作品展。学院重视民间艺术的教学设施建设。建有竹刻、漆艺、传统壁画、陶艺、扎染等民间工艺工作室7个,同时也建立了近50个产学研实习基地。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和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培训项目,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资助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周期定为2025年,培训总时长共60天,其中,集中授课30天(全脱产),学员必须全部脱产学习。

报到时间为2025年4月初,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二)实施地点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常州市乡村振兴学院

(三)培训人数

50人

(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融合了理论授课、实地考察、研讨交流、前沿沙龙、名师指导等方式。从政策、理论、技术、方法等层面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艺术乡建和公共艺术文化创意方面的知识讲授与实践指导。主要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授课名称以开课后学习手册为准):“理论与政策类”:《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现状》《政策文化创意基础理论》《文化创意经典案例解析》《文化创意策划书的撰写》;“艺术创作类”:《乡村环境与公共艺术项目》《雕塑与乡村公共艺术》《墙绘与乡村公共艺术》;“案例调研与实践类”:《乡村公共艺术主题创作(系列)》等课程。其他包括新时代乡村典型案例实地考察和集中研讨交流与主题创作等活动。

(五)师资力量

本项目拟定师资均为乡村振兴和公共艺术行业内及相关艺术类专业高校、院所内的权威专家,教学团队阵容强大、结构合理。教学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全面直接的专业经验传授和跨学科学习,拓宽学员的艺术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专业分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政策、文化创意基础理论、乡村环境与公共艺术项目、乡村公共雕塑、乡村环境景观规划、文化创意策划、艺术创作与乡村文化建设等,并结合优秀乡村公共艺术案例调研以及大量丰富的实践活动等多个模块。组织指导学员对乡村公共艺术创作全过程深入学习。

项目负责人:

朱亮亮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师资(按照姓氏拼音,排名不分先后):

程万里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  平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理工学院特聘教授

华彦玲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三农”专家

黄厚明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海波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常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超德

苏州大学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一级学科设计学博士点带头人、江苏理工学院特聘教授

李栋宁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钱志中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瑞霞

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

尹悟铭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六)成绩考核

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阶段创作(创作构思、作品小样等)占40%;最终完成创作及学习心得、读书笔记、采风实践等相关论文(不少于3000字)占4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七)成果展示

1.乡村公共艺术创意专题调研报告

2.乡村公共艺术创意策划方案

3.新时代艺术乡建与公共艺术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培训成果作品展

(八)学员管理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学员入选后将针对每位学员实施跟踪管理、阶段检查与结业评价。在培训期间个人出现学习以外的问题,责任自负。在培训中学员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取消其培养计划:

1.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和培训有关的规章制度的;

2.在学习中给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3.在学习、创作实践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

4.出勤率低于培训周期90%的。

五、培训对象

(一)招生范围

国内高等院校及专业团体公共艺术、美术(雕塑、壁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等)、环境景观、实验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等方向专业人才;或从事相关专业领域、行业人员。

(二)培训对象遴选

本项目面向全国择优筛选培训成员,对象为公共艺术创作领域一线从业者、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从业者能将培训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高校教师能提高本项目的辐射作用。通过综合评审择优遴选学员50名。申报学员的年龄原则上为45岁以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心理健康,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集中培训期间保证能够脱产学习。同时,申请人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共艺术和艺术设计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艺术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

2.取得博士学位或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3.取得与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六、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3月20日24:00前(以收到邮件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二)报名方式

所有报名材料以电子文件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522644605@qq.com,文件以姓名+单位+城市命名,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发送到指定邮箱。须提交的材料:

 1.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报名表(附件1),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附件2),脱产学习证明(附件3);

2.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个人证件照一张;

3.证明学员条件的如最高学历、学位以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相关证书;

4.提供曾取得的高级别奖项及艺术作品、学术论文、著作等代表性成果的相关证明

备注:

1.请将报名所需材料压缩打包,并以附件形式PDF(其中个人证件照一张以JPEG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

2.学员在集中学习期间应自行安排好相关工作事宜,保证学习时间。

(三)录取方式

1.报名截止后,项目组将组织专家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规定进行学员遴选,择优录取,录取名额为50名

2.主办方在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官网公布录取名单,并对入选学员将以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发放录取通知,请务必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并于指定日期到江苏理工学院(常州)报到。收到录取邮件3天内未回执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

(四)报到方式

报到时间:20254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报到地点:江苏理工学院,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七、其他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培训费用

 1.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实施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2《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2.若学员学习期间未能完成规定学时、不能按时提交人才培训项目要求的成果,需全额退还所有经费。

(二)联系方式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报名联系人:王丹丹

联系电话:18788872507,0519-86953362

邮箱:522644605@qq.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邮编:213000

(三)说明

1.每位学员应保证所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若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录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2.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本项目的学员,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按江苏理工学院有关管理条例执行。同时学员与项目主体签订培训期间管理协议,项目主体对培训成果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

3.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江苏理工学院所有。



附件一:学员报名表

附件二: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附件三:学员脱产学习证明

附件1 :学员报名表.doc

附件2: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doc

附件3:学员脱产学习证明.doc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