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举办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校园普法讲座
2025-09-25      阅读次数: 10


为切实增强我院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2025 9 24 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于博艺楼 103 教室成功举办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校园普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常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五大队周梦虎警官担任主讲人,我院各年级共计 220 名学生参与,讲座由 25 级辅导员魏赛主持,内容围绕校园安全、网络谣言治理、网络诈骗防范三大核心主题,以 “案例 + 互动 + 趣味” 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法治教育课。

讲座开篇,周梦虎警官率先聚焦 “校园安全之交通出行防护” 专题。为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违法的危害,现场播放了近年来多起电瓶车交通事故案例视频。画面中,因骑行者未佩戴安全头盔、违规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行为引发的碰撞、摔倒事故触目惊心,破损的车辆、受伤的当事人场景,让在场学生深刻认识到 “交通规则不是约束,而是保护”。周警官结合视频案例强调,校园周边及日常出行中,电瓶车是许多同学的代步工具,但忽视安全细节往往会酿成严重后果,佩戴头盔、遵守车道规则、不闯红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

随后,讲座进入 “打击网络谣言” 环节。周梦虎警官从网络谣言的分类入手,将其划分为 “生活安全类”“社会热点类”“校园相关类” 等类型,并结合近期典型案例展开剖析。他特别提醒,当代大学生常活跃于社交平台,发布内容时需核实信息真实性,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更不能为博眼球编造谣言,避免从“信息传播者”沦为“违法者”。

为打破传统普法讲座的枯燥感,学院将趣味普法小游戏 “海龟汤”引入讲座中,以 “网络兼职被骗” 为主题设计谜题:通过 “受害者是否缴纳押金”“兼职内容是否与‘刷单’相关” 等提问互动,引导学生逐步推理出 “网络刷单诈骗” 的典型套路。随着游戏线索的推进,讲座自然过渡到 “防范网络诈骗” 核心章节。周警官现场展示模拟诈骗网页,邀请学生上台操作体验 —— 从 “虚假购物平台低价诱惑”“冒充客服退款诈骗”,到 “校园贷陷阱”“虚假中奖信息”,学生们在点击链接、填写信息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诈骗网页的迷惑性。周警官结合体验过程,逐一拆解每种诈骗类型的话术漏洞与防范要点,强调 “凡是要求先转账、先交押金的兼职都是骗局,凡是陌生链接不轻易点、个人信息不随意填”。

讲座尾声,魏赛对活动进行总结:“本次讲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有趣,既让大家掌握了交通出行、网络安全的实用知识,也增强了法治意识。希望同学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中,不仅自己做好风险防范,也向身边同学普及法律知识,共同营造安全、守法的校园环境。” 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讲座没有生硬的说教,无论是触目惊心的事故视频、互动感十足的小游戏,还是搞笑的普法短片,都让人印象深刻,今后会更加注重交通安全,提高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大学生。

此次普法讲座通过 “案例警示 + 互动体验 + 趣味科普” 的多元形式,将法律知识与学生日常场景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我院构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图/融媒体;文/穆彦兴;审核/钟蕾;编辑/禾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