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2015年立项课题结题鉴定会
2016-12-30      阅读次数: 657

副校长董存田教授作重要讲话

王岩松副教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

鉴定专家组仔细评审结题材料

    2016年12月25日下午3:00,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2015年立项课题《“岗位+能力”进阶式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43)在艺术设计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结题鉴定会,出席会议的鉴定专家包括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邵晓峰教授、常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宪锋教授、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汪瑞霞教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方四文教授、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调研员薛生辉副教授。本次鉴定会由教务处刘晓杰副处长主持,董存田副校长作重要讲话,董校长指出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四个方面:一、为做好中高职课程标准和衔接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二、为制定出令人信服的转段标准和操作程序提供理论来源;三、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四、为职教新体系探索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案扩大学术影响。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汤洪泉教授、副院长范滢教授、环境艺术系教师曹晋、邰杰、许园春以及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教师赵铮、张晓棠等主要研究成员出席了本次鉴定会。

    邵晓峰教授担任组长的鉴定专家组仔细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王岩松副教授对研究情况所作汇报,详细审阅了课题研究成果相关材料,经认真质询和讨论评议,认为本课题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研究的先进水平,是优秀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鉴定专家组的具体鉴定意见包括:本课题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结合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较为深入、系统地进行了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研究过程与方法规范科学;课题组围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集成牵头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及相关企业的力量,对7年一贯制培养体系结构进行了创新,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课等四个模块进行提升性、拓展性设计,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衔接”与“提升”的要求;课题组将研究成果较好地推广应用到教改实践,课题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推广价值,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鉴定专家组也建议课题组可以进一步针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行业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3+4”分段培养中职、本科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加强成果的总结、提炼、发表和推广工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