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艺术于2008年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其艺术在江浙地区粲然可观。江浙地域在历史上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明清时期起,竹刻艺术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因此形成了江南地区特有的竹刻文化。在灿若星辰的竹刻艺术家背后,竹刻艺术的传承显的相当薄弱。尤其青年(20-30岁)艺术人才学习竹刻的不多。传统手工艺在当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历史困境。
《竹刻艺术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总结江南竹刻艺术思维和形式、剖析代表性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美学内涵,立足传统根基,教授切磋以竹刻形式、美学、“竹的文化”精神;拓展并界定竹刻艺术自我表述性视觉语汇、当代竹刻艺术文化的设计性;实现竹刻艺术的师道相传,为新时期我国高端竹刻艺术人才培养以及提高本地区整体文化素养做出贡献。通过培训,以出精品、出力作的方式提升“竹文化”艺术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呈现出江南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审美独特性,并冀以此举为竹刻艺术可持续发展培养亟需的创作人才。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相关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研究决定于2016年3月20—11月20日期间举办竹刻艺术人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招生对象】
1. 有志于竹刻艺术并有创作经验的人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内(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且能保证完整的学习时间者;
2. 报名时需提供一份自己创作的竹刻作品,经我院组织专家审核遴选通过后通知到学员个人。
【招生人数】
30名
【培养目标】
整合名师资源,通过高起点、高规格的教学互动、师生纵横双向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的研习和拓展,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迅速提升青年竹刻艺术实践能力,引领他们创造性地秉承竹刻艺术真谛,尽快成长为实力派的新生代竹刻艺术者,搭建具有地域文化精神的高端人才的艺术平台,为中国优秀竹刻人才的培养开辟出新的范式。为加强竹刻艺术人才梯队建设,满足竹刻艺术发展人才的需求;有效推动民间艺术人才梯队建设,保障并促进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我院艺术设计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营造竹刻艺术人才发展的良性管理氛围,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培养方式】
1、在职培训: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对竹刻刻作人员的课程培训,适当的组织其参加公开课等;
2、社会实践:根据学生个人意向,适当安排竹刻刻作人员在博爱竹斋、常州市钟楼区残联的爱竹斋进行社会实践,以丰富其知识和技能;
3、项目参与:可适当地安排本竹刻刻作人员参与学校的民间艺术项目,提升其工作技能,锻炼其专业能力;
4、辅导员制度:对竹刻刻作人员指定辅导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及面谈,提升其专业技能。
5、自我学习:鼓励本竹刻刻作人员加强自我学习。
【课程设置】
序号 | 内 容 | 讲 授 | 实 践 | 小 计 |
1 | 竹刻艺术概论 | 2课时 | 6课时 | 8课时 |
2 | 竹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 2课时 | 6课时 | 8课时 |
3 | 竹刻艺术的审美性 | 2课时 | 6课时 | 8课时 |
4 | 竹刻艺术美感之风格 | 2课时 | 6课时 | 8课时 |
5 | 竹刻的个案研究 | 6课时 | 36课时 | 42课时 |
6 | 竹刻艺术的现代价值 | 2课时 | 6课时 | 8课时 |
| 小 计 | 16课时 | 66课时 | 82课时 |
【导师团队】
本项目授课教师都是江南竹刻艺术的领军人物和标志性人物,也是活跃在我国竹刻界的实力派艺术家,在江南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强的学术号召力和影响力。
【学 制】
由于竹刻艺术需要长期刻做,刻做时期,将会因为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实际困难需要解决。相反,理论讲授时间较短,特安排如下:
1】时间2016年 3 月 20 日 至 2016年 11月 20 日每星期(4节),以讲授理论为主。刻作辅导为辅。刻做时间以课下时间为主。
5月份集中讲座。
2】社会人员可住校学习。有一定基础人员可与5月份听大师讲座
3】其他说明:
1;竹刻工作室常年开放
2;7-8月安排学生去竹刻工作室社会实践。
【授课地点】
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结业资质】
所有完成全部课程的学员获得《竹刻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 2015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结业证书。
【成果呈现】
1.在常州市文化各界的支持下,遴选出的学员优秀作品与授课名师的作品在常州市相关展览馆开办展览。
2.在纸媒、网媒等公共媒体上对优秀教师、学员作品进行宣传。
【媒体支持】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中江网,凤凰,搜狐,新浪,《江南心》、《城市导报》、《常州日报》、《南京晨报》等。
【相关费用】
材料费、住宿、学费全免,并在集训期间为学员报销去外地考察的交通费(均出于国家艺术基金)。
【报到时间】
报名者请于2016年1月 31日前将报名表、代表作品寄到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邮编:213001),注明“竹刻艺术人才培养”字样,并将电子稿发至电子信箱:hmxzq2016@163.com。
【报到地点】
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联系人】宋杰 手机:15995031061 邮箱:812571268@qq.com
报名表.docx